作者: 焦同帅 来源: 菏泽日报 发表时间: 2020-12-02 10:00
赠送“鲁豫有约 共育桃李”纪念品
苏俊彩再次见到武西庄小学的孩子们
苏俊彩给孩子们上课
和孩子们一一拥抱
给留守儿童洗脸
用微信帮助留守儿童和家长保持联系
带留守儿童回家吃饭
帮孩子们辅导功课
指导学生开展体育健身活动
11月25日上午,鄄城县旧城镇中心校校长王书东,把一个写有“鲁豫有约 共育桃李”的纪念品,送到了河南省濮阳市濮阳县第八小学苏俊彩老师的手中。在接过纪念品的那一刻,苏俊彩顿时热泪盈眶。擦掉眼泪,苏俊彩向记者讲述了她在鄄城县旧城镇武西庄小学15年的执教生涯。
武西庄小学,地处黄河以东,位于两省三县交界处,是一所由河南省濮阳县红岭、范县苏庄和山东省鄄城县武西庄三个村庄联合建立的学校,教师也由三县共同选派。村里没有明显的省界、县界之分,村民们户挨户、门对门,同吃一井水、同走一条路、同赶一个集,学生也同上一个学堂。
2005年,20岁的苏俊彩从师范学校毕业,选择回到家乡红岭村成了武西庄小学的一名语文老师,从此扎根黄河滩区。
苏俊彩是武西庄小学河南籍唯一的一名女老师,当时的教学环境很简陋,八间破旧的瓦房,总是外面下大雨,屋里下小雨,但她始终热爱自己的职业,扎根山东,坚守在濮阳这块“飞地”15年。
武西庄小学有150名学生,其中留守儿童占70%以上。有的外出打工的父母半月或一个月给家中打一次电话,有的半年联系一次。相当多的外出打工者一年才返家一次,甚至有的父母常年在外不回来,导致孩子对父母很陌生,亲情关系出现了隔阂。苏俊彩最关心的就是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学习成绩,每天对孩子进行观察,随时掌握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和情绪变化。她还利用手机短信、微信让学生在课外活动时间和家长进行交流,汇报他们在校学习的情况。
苏俊彩曾经教过一个叫侯梦娇的女孩,她性格怪僻,从不与同学交往,穿着非常脏,身上总有一股异味。为了弄清状况,苏俊彩特意来到她的家中,一进门看到的场景让苏俊彩心酸不已。
“在她很小的时候母亲就离家出走了,她与父亲相依为命。父亲靠着扶贫贷款买了几头牛,他们父女常年住在牛棚里。除了几头牛,他们家只有一张小床和几件生活必需品。”苏俊彩说。
在以后的日子里,苏俊彩总是刻意地去关照侯梦娇,在课下给她洗洗脸、梳梳头,带着她和同学们一起做游戏。经常把她带到自己家吃饭,饭后给她补习功课。慢慢地,侯梦娇的性格变得开朗起来,有好几次她都错把苏俊彩叫成了妈妈。
2016年,三年级的学生杨训昊因太想念妈妈,上课时精力不集中,成绩也受到影响。苏俊彩就耐心开导他,并答应他只要他好好学习,一定能让他妈妈回家。后来杨训昊的妈妈逢人就说:“不能因为钱毁了孩子,以后就不出去了,现在孩子学习成绩非常好。”
15年来,苏俊彩把满腔的爱都给了她的学生,却愧对她的家人,为了不耽误上课,她把四个月大的儿子丢给母亲照顾。由于体质不好,孩子经常生病,可每次都是她的母亲带着孩子去看病,自己却不能陪伴。有一次,苏俊彩的儿子得了急性喉炎,憋得喘不过来气,母亲给苏俊彩打电话,她等到下课才赶过去,才知道,儿子差点就抢救不过来。
苏俊彩从小跟着爷爷奶奶长大,尤其是爷爷非常疼爱她。2009年,苏俊彩的爷爷被查出肺癌晚期,苏俊彩想在爷爷有生之年尽尽孝心,请假去了医院,当爷爷得知她是请假来的时大发雷霆,爷爷说:“你请假了,你的学生怎么办?你一个人耽误着一群孩子,赶紧回去。”苏俊彩只好含着眼泪回到学校,一直到爷爷去世,也没能在他身边照顾,这成了苏俊彩最大的遗憾。
“如果不是因为武西庄要搬迁到三合村台社区,学校也要搬走,可能我会一直在这里教下去。”苏俊彩说。武西庄小学搬走后,濮阳县和范县的师生将各自回到自己所在地,苏俊彩也要离开了。“再过几天学校就搬到三合村台上去了,临走时我去村台看了一下,建得特别好,孩子们的居住环境和学习环境都变好了,我也放心了。”苏俊彩说。
9月30日是苏俊彩最后一次在武西庄小学给学生们上课,她告诉记者,本来想笑着上完这最后一节课,给自己在山东15年的执教画上圆满的句号。但是,那一天走进教室,看到孩子们的一瞬间,她的眼泪就流了下来。学生们知道苏俊彩要走,也都哭了。那天,苏俊彩挨个将她的学生抱了一遍,不厌其烦地嘱托他们一定要听新老师的话,好好学习。
记者 焦同帅 通讯员 刘永霞 许振景
(本版部分图片为资料片)